关闭广告

德前官员:北约炸毁北溪管道 后果比911恐袭更严重

环球时报新闻38867人阅读

自“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发生以来,德国作家、德国国防部前官员沃尔夫冈·埃芬贝格尔发表多篇文章,对德国政府及舆论扰乱视听的亲美行径提出批评,称这是对德国关键基础设施发起的攻击、是在发动一场经济战争,后果甚至比“9·11”恐袭更严重。

埃芬贝格尔日前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坦言,美国媒体报道的所谓亲乌克兰团体制造“北溪”爆炸的说法不可信。由潜水员、医生等组成的6人团体根本不可能凭借一艘小游艇就对天然气管道实施精准破坏,而且两处爆炸点还相距至少60公里。他认为相关报道是为了转移注意力、误导舆论,不仅无视“北溪”管道被炸给德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还掩盖了美国从中获得巨大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事实。



德国国防部前官员

德国作家 德国国防部前官员 沃尔夫冈·埃芬贝格尔:毫无疑问,这种规模的爆炸一定经过非常周密地计划。我认为只有北约、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许协同挪威或者丹麦。爆炸究竟给谁造成了最严重损失?只有德国真正且长远地受到影响,工业遭受重击,老百姓就更别说了,没有相应的天然气和能源供应,所有领域都被波及,每个人当然也无法幸免。德国陷入这场美国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不费一兵一卒的理想情况,同时也是对德国的经济战争。



北溪爆炸

埃芬贝格尔对西方媒体刻意的忽视和抹黑提出批评,称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调查并且澄清事件的所有细节。在埃芬贝格尔看来,这是对一处敏感关键基础设施发起的攻击,从经济后果来讲甚至比“9·11”恐怖袭击更严重。



德国国防部前官员

德国作家 德国国防部前官员 沃尔夫冈·埃芬贝格尔:这是明确针对一个国家(德国),但这个国家却没有发出任何抗议,反而竭尽全力确保美国人、美国政府不受怀疑。我必须承认美国的战略非常成功,让自己处于绝对双赢的局面,别人打仗,美国数钱,只要这场冲突还在继续,就会有源源不断购买武器的钱从欧洲,从德国经由乌克兰流到美国去。而且不仅美国军工行业,能源、银行和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坐收渔利。

延伸阅读:

德驻华外交官和复旦大学教授就北溪事件展开争论

王义伟/文 2023年3月16日,俄乌冲突进展到第三百八十六天。

这几天与俄乌冲突有关的最大的新闻,就是3月14日两架俄罗斯苏-27战机和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在黑海上空相遇,美军无人机坠海。按照美方的说法,俄罗斯战机对美军无人机进行了“不安全、不专业”的拦截,导致无人机坠海。按照俄方的说法,美军无人机关闭了应答器,被识别成了入侵者,从而引发了俄方战机升空查证。俄方战机没有与美军无人机发生接触,是无人机自己做出了极限机动动作(姿态太过妖娆),然后失控掉入大海。



“死神”无人机

如果最终的事实证明,北溪管道就是美国炸的,美军无人机就是被俄罗斯军机“使坏”弄掉的,那可真是“你敢下水炸北溪,我就上天搞飞机”,颇有点一报还一报的味道了。

说起北溪管道被炸事件,有关的争论已经蔓延到了中国,在北京的德国驻华外交官和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之间展开了。

2月8日,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报道,指出北溪管道是美国炸的。一个月后的3月7日,美国、英国、德国的多家媒体同时发出报道,称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制造了北溪事件。

上述两则信息哪个真、哪个假,复旦大学的网红教授沈逸发出了质疑:为什么德国没有早点发布消息?是不是德国政府本身不掌握德国的情报机构,因此只能根据美国政府的节奏发布消息?德国是不是美国的仆从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沈逸教授的质问够尖锐,3月14日,德国驻华使馆新闻处处长周陈亲自函复。

这位处长回复说:“德国媒体奉行独立报道的原则,即政府不参与报道工作,很多情况下,政府甚至对报道毫不知情。记者在报道政府事务时,常持批评态度,并视监督政府,揭露其不当行为为己任。因此,新闻媒体在民主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调查记者还经常设法获取未经公开的信息。而执法机构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才公布信息,以免因过早地公开信息而危及调查的进展,或者误导公众得出错误结论。我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清晰地理解德国有关北溪管道爆炸的新闻报道。”



汪文斌

对于美、英、德媒体关于北溪事件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提出了质疑,不过他质疑的对象是美国。3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汪文斌说:“我们注意到一些西方媒体在赫什发布美国是北溪爆炸案策划者的调查报道后,保持了非同寻常的沉默,现在却出奇一致地同步发声。面对诸多反常现象,请问美国对此如何解释?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在笔者看来,沈逸质疑德国是不是美国的仆从国也好,汪文斌质疑美国是不是有难言之隐也罢,其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是美国和德国联手进行的一次危机管控。

2月8日赫什的报道发表,对于美国而言,就意味着危机的来临。美国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让这则新闻在主流媒体大范围扩散。事实果然如此。按照汪文斌的说法,西方媒体对于赫什的报道,保持了“非同寻常”的沉默。这是美国政府联手盟友政府进行信息管控的结果,还是西方主流媒体自发的自我控制行为,目前尚不得知。

问题是,主流媒体虽然沉默,但赫什的报道的影响力一直在扩散,必须有一篇“打擂台”的新闻来削减、消除这种影响力。于是就有了3月7日美、英、德媒体的同步报道。

这样的同步报道有一个难题,就是德国。赫什的报道发表后,有不少德国人相信是美国炸毁了北溪管道。另外,北溪管道被炸毁,也使得德国与俄罗斯的能源供求关系彻底断裂,对德国经济伤害很大。从这个角度说,德国是北溪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果德国主流媒体也参与报道,认可北溪事件不是美国干的,另有作案者,那么,这样的报道不但增加了可信度,也会堵住一些人的嘴。



朔尔茨

于是,就有了3月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的美国之行。与上一次访美不同的是,朔尔茨这一次造访白宫,没有媒体、内阁部长、商务代表团随行,在与拜登会谈之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

这是一次神秘的访问。

4天之后,美、英、德主流媒体同步发出了关于北溪事件的报道。

这难道是巧合吗?

如果说3月3日舒尔茨和拜登的会面,双方确实商定了北溪事件新闻报道的相关事宜,那么,笔者更感兴趣的是,舒尔茨有没有借此机会跟拜登“讨价还价”。

毕竟,不但北溪事件伤了德国,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也伤了德国。在北溪事件和通胀削减法案的双重打击下,德国三大车企中的宝马将在美国投资生产电动车、大众也称将扩大在美国的产能,卢森堡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关闭了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将生产重心转向美国。

从这个角度说,赫什的报道是美国形象的危机,北溪事件和通胀削减法案是德国经济的危机。

美国进行了危机管控。

德国的危机管控,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名媛olivia现身时装周,黄色look高贵典雅,网友:不愧最会穿女人

趣看热点 浏览 60958

有人研究了中国60城 谁最适合“打工人”扎根?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17451

深扒苹果Vision Pro应用开发细节,一个应用定价20美元贵不贵?

智东西 浏览 8740

西甲官推晒本泽马视频集锦,含泪告别

直播吧 浏览 12246

悬疑惊悚电影《秘密访客》,讲述了一个和睦的四口之家住进了一位秘密访客

趣看热点 浏览 17425

又有集体离职!董事会仅剩1人

中国基金报 浏览 10511

王子异解约失败,这场长达两年的解约事件,最终还是失败而告终

趣看热点 浏览 19416

研究生自称用科研经费买豪车 校方:为炒作编造言论

趣看热点 浏览 21493

"疯狂小杨哥"被王海打假 网友:刚花1亿买的楼要卖掉了?

趣看热点 浏览 38194

成龙疑似腰伤复发,走路都显得非常吃力

趣看热点 浏览 17898

葛斯齐曝汪小菲失联近状:生病很严重

扒虾侃娱 浏览 13154

包贝尔自导自演新片定档,看了评论区,才知道他的人脉有多强!

电和影 浏览 8415

姜潮麦迪娜公布二胎,姜潮晒出一组一家人的合照

趣看热点 浏览 18884

TVB杨明涉交通案新进展:1项罪名表证成立

网易娱乐 浏览 17171

继续征服!36岁C罗又创纪录 连续12赛季进球20+

网易体育 浏览 16685

英国变异新冠再突变!或将帮助病毒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趣看热点 浏览 16625

年轻人越变越“抠”,原价购物的都是大冤种?

蓝鲸财经 浏览 8910

女足世界杯前两热身赛用意:踢巴西检验防守,踢哥伦比亚演练进攻

直播吧 浏览 11969

日本外务大臣:将探讨邀请泽连斯基出席G7广岛峰会

界面新闻 浏览 10704

周杰伦学生旧照曝光,被赞是校草,网友评论:审美受到了侮辱

趣看热点 浏览 32037

超级稻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杂交水稻或将增产15%以上

新京报 浏览 8749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2,版权所有 qukanredian.com
沪ICP备20002587号-1